Skip to content

七月的风 八月的雨 还有九月的碎碎念

2020年9月16日

七八月,又是一年新朋友从校园走入职场的季节,也是又一年职场困惑季的开始。

加班与内卷

在996被全民声讨之后,“奋斗逼”又成为了被声讨的对象。然而很多人声音很大,却未看明白背后的关系。

去过台湾的话,会发现台湾的朋友很敬业,在自己的岗位上怡然自得,初看非常羡慕。回来细想,这种怡然自得背后却是“看不到希望”的另一种表达。人活世上,是需要希望的。于有的人而言,努力工作升职加薪便是希望,于另一些人而言,不再相信努力工作可以升职加薪,于是觉得职场不是一个有希望的地方。

《肖申克的救赎》是IMDB评分排名第一的电影,也是我最喜爱的电影之一。这部影片在我看来就是在讲希望。有希望就有可能,而一旦失去希望,即便你逃离了高墙大院,仍然会被自己困住。

生活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,你可以选择相信,也可以选择不相信。有选择便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幸运。我看到很多年轻朋友心中仍然有梦想、眼里仍然有星光。

声音

在今天,互联网上目光所及全是“内卷”。我相信很多朋友也一样逃不开铺天盖地的词语轰炸。

但,我一直不喜欢“内卷”这个词,这倒并非因为这个词是好或不好,而只是对热度高的词保留本能的谨慎。

二十年前,我们说 “斑竹” “886” “GG/MM” “520” ,这叫网络用语。十年前,我们说 “十动然拒” “喜大普奔”,这叫网络热词。再然后,出现了 “生态化反” “轻奢” 等词,我把它们理解为“诞生于运营需求的生造词”。

在今天的互联网上,你很难碰到一篇不夹杂运营流量目的的文章。所有的平台都在造网红带流量,至于读者和内容,没有人在乎。这一行玩得过火之后,也会有玩不下去的,比如咪蒙。然而还有更多的内容,就那样一篇一篇地拼凑到你我的眼前,让人反胃。

我时常在说,中文互联网已经没有东西可看了。我也时常在想,互联网上愿意分享真知灼见的那批人,到底去哪了?

然而想想发一个句号就会被炸号的敏感时期,想想个人博客都不得备案的大环境。就不难理解了。更何况还有发长文不如编故事的平台,做内容不如抄段子的流量分配策略推波助澜。曾经听某平台负责内容运营的人聊过他们是如何做垂直流量的,然而直到我私下去问他,他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运营策略驱赶了一大批高质量小众作者。

所以,在这个时代,声音大并不是有道理,更可能是因为好赚钱。保持对热点的高度警惕,便是我能做的最好的应对措施了。

读书

好在,我们有书。

时常听图书行业的人说做书难。我自己也深有体会,一本书动则一两年,最后收入还不如一天炒股赚得多。

这固然有一些不幸,然而转念一想,这有可能反而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幸运。正因为这个行业没有太多投机的空间,反而避免了做流量的生意人来把它做坏。

在这个时代读书是一件十分难能可贵的事情,有些生意人已经把人性摸得清清楚楚,就是要你花时间看它。然而书不会,它永远在那里,朴朴素素地躺在那,不需要钻研人性,不需要层层包装,不需要吸引流量。

一首喜欢的歌,歌词里有七月的风、八月的雨,最后还有遥远的你。https://y.qq.com/n/ryqq/songDetail/223238766